從生產突圍到村企共生:探秘淀粉里的振興密碼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韋穎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5-07-29
- 訪問量:190
【概要描述】? ?
(▲? ?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廠區大門)
? ? 清晨六點,蒙山縣西河鎮的薄霧還未散盡,廣西梧州市明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蒸汽早已裊裊升起。但如今的蒸汽,早已褪去老淀粉廠“傻大黑粗”的舊標簽——數字化屏幕上,實時能耗數據動態跳動;機械手精準抓取原料,運轉不停;質檢臺上的光譜儀只需3秒,就能精準測出淀粉純度。
? ? 從2022年3萬噸到2024年6萬噸的產能躍升,這家扎根桂東山區的淀粉企業,用三年時間完成了一場從“賣原料” 到“造精品”的華麗轉身。潔白的淀粉中,不僅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時代動能,更給山區發展注入了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成為區域產業升級與城鄉融合的生動注腳。
?
破繭:從“供不足”到“產有余”的產能革命
(▲??改造后的數字化車間)
? ? 2022年,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三條老舊生產線即便全力運轉,日產量也僅能達到100噸淀粉。堆積如山的包裝袋,卻總是趕不上訂單增長的速度。彼時的企業正站在產能瓶頸的十字路口——年產6萬噸目標近在眼前,可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像一雙無形的手扼住了發展的喉嚨。
? ? 轉機始于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同年,明陽淀粉公司黨委牽頭推進“填平補齊”和6萬噸變性淀粉產能轉移項目,黨員干部帶頭駐場盯進度,將黨旗插在改造最前線。三個月里,老舊反應釜被拆除,換上了全新的自動化控制系統;3條生產線的包裝瓶頸被徹底打通,烘干線實現了自動篩分、包裝及碼垛的全流程自動化。當年年底,車間日產量從100 噸躍升至200噸,相當于每天多產出100噸淀粉,能裝滿3輛重型卡車。
? ?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場改造不僅是“量”的飛躍,更是“質”的跨越。以食品級濕法變性淀粉車間為載體的數字化改造,生產線裝上了“智慧大腦”:原料配比自動調節,烘干溫度精確到±0.5℃,產品檢測數據實時上傳云端。同年,該車間收獲了自治區工信廳頒發的“數字化車間 ”牌匾,成為廣西淀粉行業首個吃螃蟹的企業。
? ? 嘗到甜頭的明陽淀粉人并未止步。為食品線加裝大包裝設施,一年省下72萬元;給烘干吸濾機安裝自動排水裝置,讓蒸汽利用效率提升15%;4噸鍋爐脫硝和除塵技改后,煙氣排放指標比國家標準還低50%……如今走進車間,生產管理員總愛盯著屏幕上的數字笑:“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這淀粉啊,越做越‘聰明’了。”
?
提質:從“賣原料”到“造精品”的效益升級
? ? 在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銀行貸款合同上,一組數據清晰呈現:2022年貸款年利率4.35%,2024年公司通過“桂惠貸”政策取得貸款年利率2.0%。節省下的利息變成了車間里的生產改造投入——蒸汽冷凝水回收裝置、冷卻水綜合循環系統、粉頭循環處理設施等相繼落地。僅一年時間,這些改造就實現生產降本340萬元。
? ? 這樣的“細節革命”在車間隨處可見。食品類產品的原粉噸消耗從1.022 降到1.002,化輔消耗每噸降低15.8元,能源成本每噸降低36.21元,人工成本每噸降低10.05元……這些看似零散的“零錢”積攢起來,全年竟省下403萬元。每一個小數點的細微跳動,都是員工們用無數個夜班的堅守換來的成果。
? ? 圍繞著明陽淀粉公司黨委賦予的“建設食品生產應用大基地”這一新使命與新定位,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在“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突圍中,走出了一條“曲線救國”之路。2022年,技術團隊攻關三個月,成功拿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鈉的生產許可。這種用于藥用輔料的淀粉,價格是普通產品的幾倍。次年,3項發明專利成功轉化,讓淀粉能“變身”為香精香料的“保護衣”。憑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身份,公司享受到增值稅加計抵減127.64萬元,這更為持續的研發投入增添了底氣。
?
? ? 扎根:從“企業強”到“鄉鄰富”的共生之路
? ? 產值從2022年的1.69億元,到2023年的1.95億元,再到2024年2.1億元,如今的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已穩居蒙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前三甲。蒙山縣稅務局的檔案柜里,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納稅記錄勾勒出一條清晰上揚的曲線:2022年納稅267萬元,2023年納稅634萬元,2024年納稅466萬元。“三年累計超1367萬元,夠修多少條鄉村公路了!”財務部負責人翻著憑證驚嘆說道。
? ? 2022年,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獲評梧州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單位”。蒙山縣人社局的統計顯示,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帶動的100個就業崗位中,有16個屬于低保戶或殘疾人家庭。那些曾因缺乏技術而發愁的脫貧戶,經過培訓后穿上工裝,每月能穩穩拿到4000多元工資。
? ? “以前在家編竹筐,一天掙20塊;現在每月固定4000元,還能照顧上學的娃。”一位曾靠低保度日的單親媽媽道出了心聲。她或許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生產線,三年前還因產銷失衡被迫半停產。而如今,像她這樣的留守村民、低保戶和殘疾人,在企業累計就業217 人。2023年,公司也因此被評為蒙山縣“特色立縣,產業立縣”先進集體。
? ? 從2022年的虧損陰影中走出,到2024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就業糧倉”,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用三年時間證明:當6萬噸產能遇上鄉村振興戰略,當傳統淀粉對接民生需求,國企的擔當不僅寫在財務報表里,更刻在217張嶄新的工牌上,落在蒙山縣每年遞增的稅收賬本中——就像車間里循環利用的蒸汽冷凝水,每一份能量都在反哺這片土地,滋養出最真實的希望。
? ? 向新:從“老工廠”到“新圖景”的跨越發展
(▲? ?梧州明陽生化公司榮譽墻)
? ? 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車間里藏著三個“沒想到”:沒想到日產能能從100噸躍升至200噸,沒想到普通淀粉能賣出“高科技”價格,更沒想到一家工廠能帶動上百個家庭增收。而在員工們心中,最意外的是自己完成了從“淀粉工人”到“產業工匠”的蛻變。
? ? 2025 年的發展藍圖早已鋪開:除了產銷4.5萬噸、營收2.25億元、利潤200萬元的核心目標,車間里的精細化改造仍在持續發力:烘干線將加裝一組散熱片,預計能讓產量再提10%;讓數字化系統通過AI算法預判原料需求……三年來,車間里陸續出現了多張年輕的大學生面孔。在“老師傅”的悉心帶教下,他們已經可以獨立熟練地操作著數字化設備。這些年輕人常說:“淀粉堆里,儲藏著我們的青春和未來。”
? ? 暮色漫過廠區時,蒸汽與晚霞揉出一片暖橙,數字化屏幕的藍光映在員工們含笑的臉上。那些在淀粉顆粒里跳動的數字,是產能的脈搏,是效益的心跳,更是鄉村與企業共生的律動。在這里,每一粒淀粉都在見證:平凡的堅守里,藏著最動人的成長。
? ? 下一步,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將以非糧生物質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硬核支撐,聚力研發更多契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主動錨定廣西國控集團發展戰略,以高度的協同意識全面深度融入集團體系。公司將以破局攻堅的決心,在夯實淀粉產業根基、拓寬產業鏈條、提升品牌核心價值上實現更大突破,以實績實效為集團打造國家級一流食品企業注入強勁動能、貢獻堅實力量。
從生產突圍到村企共生:探秘淀粉里的振興密碼
【概要描述】? ?
(▲? ?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廠區大門)
? ? 清晨六點,蒙山縣西河鎮的薄霧還未散盡,廣西梧州市明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蒸汽早已裊裊升起。但如今的蒸汽,早已褪去老淀粉廠“傻大黑粗”的舊標簽——數字化屏幕上,實時能耗數據動態跳動;機械手精準抓取原料,運轉不停;質檢臺上的光譜儀只需3秒,就能精準測出淀粉純度。
? ? 從2022年3萬噸到2024年6萬噸的產能躍升,這家扎根桂東山區的淀粉企業,用三年時間完成了一場從“賣原料” 到“造精品”的華麗轉身。潔白的淀粉中,不僅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時代動能,更給山區發展注入了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成為區域產業升級與城鄉融合的生動注腳。
?
破繭:從“供不足”到“產有余”的產能革命
(▲??改造后的數字化車間)
? ? 2022年,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三條老舊生產線即便全力運轉,日產量也僅能達到100噸淀粉。堆積如山的包裝袋,卻總是趕不上訂單增長的速度。彼時的企業正站在產能瓶頸的十字路口——年產6萬噸目標近在眼前,可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像一雙無形的手扼住了發展的喉嚨。
? ? 轉機始于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同年,明陽淀粉公司黨委牽頭推進“填平補齊”和6萬噸變性淀粉產能轉移項目,黨員干部帶頭駐場盯進度,將黨旗插在改造最前線。三個月里,老舊反應釜被拆除,換上了全新的自動化控制系統;3條生產線的包裝瓶頸被徹底打通,烘干線實現了自動篩分、包裝及碼垛的全流程自動化。當年年底,車間日產量從100 噸躍升至200噸,相當于每天多產出100噸淀粉,能裝滿3輛重型卡車。
? ?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場改造不僅是“量”的飛躍,更是“質”的跨越。以食品級濕法變性淀粉車間為載體的數字化改造,生產線裝上了“智慧大腦”:原料配比自動調節,烘干溫度精確到±0.5℃,產品檢測數據實時上傳云端。同年,該車間收獲了自治區工信廳頒發的“數字化車間 ”牌匾,成為廣西淀粉行業首個吃螃蟹的企業。
? ? 嘗到甜頭的明陽淀粉人并未止步。為食品線加裝大包裝設施,一年省下72萬元;給烘干吸濾機安裝自動排水裝置,讓蒸汽利用效率提升15%;4噸鍋爐脫硝和除塵技改后,煙氣排放指標比國家標準還低50%……如今走進車間,生產管理員總愛盯著屏幕上的數字笑:“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這淀粉啊,越做越‘聰明’了。”
?
提質:從“賣原料”到“造精品”的效益升級
? ? 在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銀行貸款合同上,一組數據清晰呈現:2022年貸款年利率4.35%,2024年公司通過“桂惠貸”政策取得貸款年利率2.0%。節省下的利息變成了車間里的生產改造投入——蒸汽冷凝水回收裝置、冷卻水綜合循環系統、粉頭循環處理設施等相繼落地。僅一年時間,這些改造就實現生產降本340萬元。
? ? 這樣的“細節革命”在車間隨處可見。食品類產品的原粉噸消耗從1.022 降到1.002,化輔消耗每噸降低15.8元,能源成本每噸降低36.21元,人工成本每噸降低10.05元……這些看似零散的“零錢”積攢起來,全年竟省下403萬元。每一個小數點的細微跳動,都是員工們用無數個夜班的堅守換來的成果。
? ? 圍繞著明陽淀粉公司黨委賦予的“建設食品生產應用大基地”這一新使命與新定位,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在“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突圍中,走出了一條“曲線救國”之路。2022年,技術團隊攻關三個月,成功拿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鈉的生產許可。這種用于藥用輔料的淀粉,價格是普通產品的幾倍。次年,3項發明專利成功轉化,讓淀粉能“變身”為香精香料的“保護衣”。憑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身份,公司享受到增值稅加計抵減127.64萬元,這更為持續的研發投入增添了底氣。
?
? ? 扎根:從“企業強”到“鄉鄰富”的共生之路
? ? 產值從2022年的1.69億元,到2023年的1.95億元,再到2024年2.1億元,如今的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已穩居蒙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前三甲。蒙山縣稅務局的檔案柜里,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納稅記錄勾勒出一條清晰上揚的曲線:2022年納稅267萬元,2023年納稅634萬元,2024年納稅466萬元。“三年累計超1367萬元,夠修多少條鄉村公路了!”財務部負責人翻著憑證驚嘆說道。
? ? 2022年,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獲評梧州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單位”。蒙山縣人社局的統計顯示,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帶動的100個就業崗位中,有16個屬于低保戶或殘疾人家庭。那些曾因缺乏技術而發愁的脫貧戶,經過培訓后穿上工裝,每月能穩穩拿到4000多元工資。
? ? “以前在家編竹筐,一天掙20塊;現在每月固定4000元,還能照顧上學的娃。”一位曾靠低保度日的單親媽媽道出了心聲。她或許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生產線,三年前還因產銷失衡被迫半停產。而如今,像她這樣的留守村民、低保戶和殘疾人,在企業累計就業217 人。2023年,公司也因此被評為蒙山縣“特色立縣,產業立縣”先進集體。
? ? 從2022年的虧損陰影中走出,到2024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就業糧倉”,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用三年時間證明:當6萬噸產能遇上鄉村振興戰略,當傳統淀粉對接民生需求,國企的擔當不僅寫在財務報表里,更刻在217張嶄新的工牌上,落在蒙山縣每年遞增的稅收賬本中——就像車間里循環利用的蒸汽冷凝水,每一份能量都在反哺這片土地,滋養出最真實的希望。
? ? 向新:從“老工廠”到“新圖景”的跨越發展
(▲? ?梧州明陽生化公司榮譽墻)
? ? 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車間里藏著三個“沒想到”:沒想到日產能能從100噸躍升至200噸,沒想到普通淀粉能賣出“高科技”價格,更沒想到一家工廠能帶動上百個家庭增收。而在員工們心中,最意外的是自己完成了從“淀粉工人”到“產業工匠”的蛻變。
? ? 2025 年的發展藍圖早已鋪開:除了產銷4.5萬噸、營收2.25億元、利潤200萬元的核心目標,車間里的精細化改造仍在持續發力:烘干線將加裝一組散熱片,預計能讓產量再提10%;讓數字化系統通過AI算法預判原料需求……三年來,車間里陸續出現了多張年輕的大學生面孔。在“老師傅”的悉心帶教下,他們已經可以獨立熟練地操作著數字化設備。這些年輕人常說:“淀粉堆里,儲藏著我們的青春和未來。”
? ? 暮色漫過廠區時,蒸汽與晚霞揉出一片暖橙,數字化屏幕的藍光映在員工們含笑的臉上。那些在淀粉顆粒里跳動的數字,是產能的脈搏,是效益的心跳,更是鄉村與企業共生的律動。在這里,每一粒淀粉都在見證:平凡的堅守里,藏著最動人的成長。
? ? 下一步,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將以非糧生物質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硬核支撐,聚力研發更多契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主動錨定廣西國控集團發展戰略,以高度的協同意識全面深度融入集團體系。公司將以破局攻堅的決心,在夯實淀粉產業根基、拓寬產業鏈條、提升品牌核心價值上實現更大突破,以實績實效為集團打造國家級一流食品企業注入強勁動能、貢獻堅實力量。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韋穎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5-07-29
- 訪問量:190
(▲ 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廠區大門)
清晨六點,蒙山縣西河鎮的薄霧還未散盡,廣西梧州市明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的蒸汽早已裊裊升起。但如今的蒸汽,早已褪去老淀粉廠“傻大黑粗”的舊標簽——數字化屏幕上,實時能耗數據動態跳動;機械手精準抓取原料,運轉不停;質檢臺上的光譜儀只需3秒,就能精準測出淀粉純度。
從2022年3萬噸到2024年6萬噸的產能躍升,這家扎根桂東山區的淀粉企業,用三年時間完成了一場從“賣原料” 到“造精品”的華麗轉身。潔白的淀粉中,不僅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時代動能,更給山區發展注入了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成為區域產業升級與城鄉融合的生動注腳。
破繭:從“供不足”到“產有余”的產能革命
(▲ 改造后的數字化車間)
2022年,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三條老舊生產線即便全力運轉,日產量也僅能達到100噸淀粉。堆積如山的包裝袋,卻總是趕不上訂單增長的速度。彼時的企業正站在產能瓶頸的十字路口——年產6萬噸目標近在眼前,可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像一雙無形的手扼住了發展的喉嚨。
轉機始于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同年,明陽淀粉公司黨委牽頭推進“填平補齊”和6萬噸變性淀粉產能轉移項目,黨員干部帶頭駐場盯進度,將黨旗插在改造最前線。三個月里,老舊反應釜被拆除,換上了全新的自動化控制系統;3條生產線的包裝瓶頸被徹底打通,烘干線實現了自動篩分、包裝及碼垛的全流程自動化。當年年底,車間日產量從100 噸躍升至200噸,相當于每天多產出100噸淀粉,能裝滿3輛重型卡車。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場改造不僅是“量”的飛躍,更是“質”的跨越。以食品級濕法變性淀粉車間為載體的數字化改造,生產線裝上了“智慧大腦”:原料配比自動調節,烘干溫度精確到±0.5℃,產品檢測數據實時上傳云端。同年,該車間收獲了自治區工信廳頒發的“數字化車間 ”牌匾,成為廣西淀粉行業首個吃螃蟹的企業。
嘗到甜頭的明陽淀粉人并未止步。為食品線加裝大包裝設施,一年省下72萬元;給烘干吸濾機安裝自動排水裝置,讓蒸汽利用效率提升15%;4噸鍋爐脫硝和除塵技改后,煙氣排放指標比國家標準還低50%……如今走進車間,生產管理員總愛盯著屏幕上的數字笑:“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這淀粉啊,越做越‘聰明’了。”
提質:從“賣原料”到“造精品”的效益升級
在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銀行貸款合同上,一組數據清晰呈現:2022年貸款年利率4.35%,2024年公司通過“桂惠貸”政策取得貸款年利率2.0%。節省下的利息變成了車間里的生產改造投入——蒸汽冷凝水回收裝置、冷卻水綜合循環系統、粉頭循環處理設施等相繼落地。僅一年時間,這些改造就實現生產降本340萬元。
這樣的“細節革命”在車間隨處可見。食品類產品的原粉噸消耗從1.022 降到1.002,化輔消耗每噸降低15.8元,能源成本每噸降低36.21元,人工成本每噸降低10.05元……這些看似零散的“零錢”積攢起來,全年竟省下403萬元。每一個小數點的細微跳動,都是員工們用無數個夜班的堅守換來的成果。
圍繞著明陽淀粉公司黨委賦予的“建設食品生產應用大基地”這一新使命與新定位,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在“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突圍中,走出了一條“曲線救國”之路。2022年,技術團隊攻關三個月,成功拿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鈉的生產許可。這種用于藥用輔料的淀粉,價格是普通產品的幾倍。次年,3項發明專利成功轉化,讓淀粉能“變身”為香精香料的“保護衣”。憑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身份,公司享受到增值稅加計抵減127.64萬元,這更為持續的研發投入增添了底氣。
扎根:從“企業強”到“鄉鄰富”的共生之路
(▲ 梧州明陽生化公司榮譽墻)
產值從2022年的1.69億元,到2023年的1.95億元,再到2024年2.1億元,如今的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已穩居蒙山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前三甲。蒙山縣稅務局的檔案柜里,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納稅記錄勾勒出一條清晰上揚的曲線:2022年納稅267萬元,2023年納稅634萬元,2024年納稅466萬元。“三年累計超1367萬元,夠修多少條鄉村公路了!”財務部負責人翻著憑證驚嘆說道。
2022年,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獲評梧州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單位”。蒙山縣人社局的統計顯示,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帶動的100個就業崗位中,有16個屬于低保戶或殘疾人家庭。那些曾因缺乏技術而發愁的脫貧戶,經過培訓后穿上工裝,每月能穩穩拿到4000多元工資。
“以前在家編竹筐,一天掙20塊;現在每月固定4000元,還能照顧上學的娃。”一位曾靠低保度日的單親媽媽道出了心聲。她或許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生產線,三年前還因產銷失衡被迫半停產。而如今,像她這樣的留守村民、低保戶和殘疾人,在企業累計就業217 人。2023年,公司也因此被評為蒙山縣“特色立縣,產業立縣”先進集體。
從2022年的虧損陰影中走出,到2024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就業糧倉”,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用三年時間證明:當6萬噸產能遇上鄉村振興戰略,當傳統淀粉對接民生需求,國企的擔當不僅寫在財務報表里,更刻在217張嶄新的工牌上,落在蒙山縣每年遞增的稅收賬本中——就像車間里循環利用的蒸汽冷凝水,每一份能量都在反哺這片土地,滋養出最真實的希望。
向新:從“老工廠”到“新圖景”的跨越發展
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梧州明陽生化公司的車間里藏著三個“沒想到”:沒想到日產能能從100噸躍升至200噸,沒想到普通淀粉能賣出“高科技”價格,更沒想到一家工廠能帶動上百個家庭增收。而在員工們心中,最意外的是自己完成了從“淀粉工人”到“產業工匠”的蛻變。
2025 年的發展藍圖早已鋪開:除了產銷4.5萬噸、營收2.25億元、利潤200萬元的核心目標,車間里的精細化改造仍在持續發力:烘干線將加裝一組散熱片,預計能讓產量再提10%;讓數字化系統通過AI算法預判原料需求……三年來,車間里陸續出現了多張年輕的大學生面孔。在“老師傅”的悉心帶教下,他們已經可以獨立熟練地操作著數字化設備。這些年輕人常說:“淀粉堆里,儲藏著我們的青春和未來。”
暮色漫過廠區時,蒸汽與晚霞揉出一片暖橙,數字化屏幕的藍光映在員工們含笑的臉上。那些在淀粉顆粒里跳動的數字,是產能的脈搏,是效益的心跳,更是鄉村與企業共生的律動。在這里,每一粒淀粉都在見證:平凡的堅守里,藏著最動人的成長。
下一步,梧州明陽生化公司將以非糧生物質能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為硬核支撐,聚力研發更多契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主動錨定廣西國控集團發展戰略,以高度的協同意識全面深度融入集團體系。公司將以破局攻堅的決心,在夯實淀粉產業根基、拓寬產業鏈條、提升品牌核心價值上實現更大突破,以實績實效為集團打造國家級一流食品企業注入強勁動能、貢獻堅實力量。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